第二次国货活动发生在1984年,中国开始搞都会体制改革,出现了一系列生产消耗品的公司。有人问邓小平什么叫改革开放,小平同道说:“改革开放很简朴,就是三件事,让老百姓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
1984年以后,吃好的,饮料、食品、保健品;用好的,冰箱、空调、洗衣机,以轻产业为主的中国产物开始不停地出现,出现了品牌战、代价战、规模战、市场战。
这一轮活动不停连续到1998年亚洲金融危急发作竣事,中国商品开始以别的一种面貌,叫做Made in China,向环球输出制造本领。第二次国货活动是以亚洲金融危急和参加WTO为节点闭幕的。第二次国货活动的竣事意味着Made in China黄金十年的开始。 本日我们所面对的是第三次国货活动,它和第二次国货活动的最大区别就是审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凌驾1万美元时,新中产会成为这个国家消耗的主力,而这部门消耗主力的本土文化意识会大规模地崛起。
我们一方面在小米有品、在故宫、在消耗市场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国货,中国人乐意买中国产物。同时我们在环球市场看到,这些中国公司开始创建本身的品牌,这是中国人的品牌,中国人的商品,它不再躲在领子里,不再躲在其他地方,明明确白地印在表面,这就是Made in China的2.0。
以是,中国的消耗市场、中国的制造业有没有时机?有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