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782948 发表于 2020-4-22 21:17:08

从B站破圈,看青年文化_消息中央_厦门网

http://img.xmnn.cn/003/004/441/00300444120_c6bff0ea.jpghttp://img.xmnn.cn/003/004/441/00300444121_a9cb4d53.jpghttp://img.xmnn.cn/003/004/441/00300444119_dd94c961.jpg  继2019-2020年B站首届跨年晚会火了一把之后,近期,B站上的疫情科普视频、刑法老师罗翔的网课等,继承引爆社会话题。
  B站,被称为“Z世代”(90后、00后统称)的文化聚集地。年轻人特有的文化活力、创造本领,一旦“破圈”,总会引来好奇和审察,也越发得到社会关注。
  中国青年文化毕竟在“玩”些什么?我们从B站几个颇受接待的文化标签进手,观察它的特性,也是对面向将来的新生代文化睁开想象。
  科普
  两类知识,塑造了两代人
  3月初,刚进驻B站的新账号“罗翔说刑法”一跃成为“顶流”。账号开通3天后粉丝突破100万、第一个视频播放量凌驾600万。刑法内容专业小众,为何能得到大批年轻网友的喜好?
  作为中国政法大学传授,罗翔最初在网上走红,源自法律测验辅导机构在B站上传了一系列他的授课视频。课程普通易懂,“金句”不停,固然早期吸引的大多照旧法学专业网友,但B站鬼畜区里,网友们二次创作,把罗翔的授课剪辑成爆笑视频,由此积聚了肯定着名度。
  有人说,罗翔的授课方式像在说相声,平凡人听来也以为风趣。他如许解说案例:一夫君欲对一女子犯上作乱,女子冒充顺从后,趁夫君脱衣的间隙,一脚将其踢进粪坑,夫君爬上来三次,均又被踹了进往,末了夫君淹死在粪坑中。女子的举动算防卫过当吗?答:不算,仍旧属于合法防卫。要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而不是过后理性人的角度来看题目。假如你是这个案件中的女子,你踩几脚?我乃至得拿块砖头往他头上砸。
  同时,B站的造“梗”文化,使他进一步成为热门话题。罗翔口中的每一位主角都叫“张三”,张三偷窃、打斗、贩卖假药……B站网友们便塑造了一个假造脚色“法外狂徒张三”,创造出“三三来迟”“三迟但到”等梗。在罗翔的授课视频上,常有弹幕刷着各种梗,令新来者看得一头雾水,但老粉们自有一番团体默契,形成了特有的社群文化氛围。
  罗翔不是个例,一大批知识科普类的UP主(上传音视频的人)在B站拥有大批粉丝。B站的几大分区里,“科技区”诞生了诸多头部账号,观看量不停排名前线。好比2019年年末进驻B站的“硬核的半佛神仙”,制作了“你的身份隐私是怎样被卖的”“付出宝大改版背后的机密”“减肥产物是怎样骗你钱的”等科普视频,均匀每集播放量约300万。
  疫情期间,被人民日报、光嫡报、央视等多家媒体转发的视频《盘算机仿真步伐告诉你为什么如今还没到出门的时间》,也是源于B站科技区。制作者杨涛,实际生存中是一名90后步伐员,业余爱好“当老师”,曾经在线下培训机构兼职教过课,但门生寥若晨星,于是他把讲授内容制作成视频,每集均匀时长约15分钟,在B站发布。没想到,他由此劳绩大批门生粉丝,乃至有粉丝留言说:大学里上了一学期都没听懂的专业课,看杨老师十几分钟的视频立刻就懂。
  为什么结果云云好?杨涛的视频中没有报告者出镜。专业知识通过3D动态演绎,直接展示给观众,雷同于国外表明宇宙奥秘的科普视频,结果比口头报告更生动。但这背后,要求制作者把握一系列软件本领、剪辑本领、编程本领。杨涛天天放工回家后,除了用饭,第一件事就是笃志做视频,一做4小时,一条视频从写稿到完成,至少要做半个月。
  杨涛说,本身也是上大学时听了一学期专业课没听懂,将心比心,知道网友“不懂”的难点在那里。自诩“当老师有点天赋”的他在视频中接纳了一系列类比伎俩,好比用武器流星锤比喻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用车流比喻电流,堵车就比如短路,短短几个画面,就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子的天下”条分缕析。有一组画面,为了阐明电流毕竟怎么回事,无数粒子的震惊汇聚成“水流”动态,网友评价“做得很形象”“刹时懂了”。
  “用年轻人更能担当的视频语言、表达方式解说知识,事半功倍。”杨涛说。
  有一句盛行语叫“上B站搞学习”。2019年,B站学习类UP主数目同比增长151%,学习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274%。但这种“学习”,此中有一部门与按照讲授大纲的网课还不大一样。它们涉及天文、地理、法律、政治、生存等,内容应有尽有。视频的风格,仍旧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口胃:快节奏,风趣,奇怪,生动,有梗,满意猎奇心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田丰以为,视频生产者迎合年轻人喜好新颖的思绪在运作,知识的体系性、严谨性实在是不敷的,作为增补、引发爱好,看看无妨。而真正具备专业体系知识、能引发人们思索的“生产者”大多却还停顿在笔墨期间。“下一步,我盼望头脑生产者和年轻的流传者能相互融合,提供有深度的内容。”田丰说。
  B站实在已经开始在实验,好比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团结站内科普UP主“妈咪说”,办过一场关于黑洞照片的科普直播,直播人气近145万,视频播放量凌驾110万。今后,物理所团结B站又做了线下科普运动“科学很可爱”,全程直播,话题欣赏量站内凌驾1500万,弹幕近10万条,微博话题阅读量近1.5亿,讨论超7万。另有中科院博士鬼谷、果壳、杂乱博物馆、科普中国等官方账号,都在B站具有相称强的影响力。
  复旦大学消息流传学院传授潘霁以为,知识可以分为差别范例:既有表现传统和线性逻辑的誊写知识,也有以网络化非线性图像形态天生的知识。从认知和情绪上处置惩罚互动性涉进感更强的网络化图像信息,照旧处置惩罚严酷遵照线性逻辑的笔墨信息,两者所需的头脑方式是不一样的。“差别的前言知识情况造就出差别头脑的两代人。”他说。
  誊写知识对头脑的规训,不会被容易替换。究竟,人类漫长文明积聚下的知识,大量照旧依靠文本而非图像保存下来。但不能否认的是,网络催生出了新一类人,“Z世代”有本身独特的创造性、知识生产本领、特定的图像处置惩罚本领。新旧知识形态相互间没有高下之分,但有大概将来,年轻人更轻易担当的、有共叫的、流传结果较好的,是数字图像类的知识,它们会越来越占据主导职位。
  在离散的数字网络情况中,多媒体交互性的知识体系催生出新的“文化素养”和往中央化的创造力。潘霁以为,这一征象值得更多的认真对待和思索。
  国风
  今世的蒙太奇景观
  自从跨年晚会备受好评,B站的名声“破圈”而出。有人高呼,“我们这代人终于有了属于本身的跨年晚会”,这是一场“恭敬年轻人的胜利”,也是“青年文化的破圈”。
  但有一个逻辑,实在没彻底表明清晰。好比方锦龙的民乐秀,明显是典范的央视春晚节目,为何会成为年轻人的偏幸呢?
  近几年来,随着古装剧、仙侠剧,以及仙侠游戏的风靡,“国风”在年轻人中成为盛行文化,并有特定的圈层。好比,汉服社如雨后春笋,古镇景区常有“汉服小姐姐们”结伴出游。就连爱走“国际范”“都市范”的上海人民广场、虹桥天地等繁华商区也不破例。身着汉服、拿着团扇的女孩子们顾盼生姿,出如今多数市的陌头巷尾,诸多路人已经见惯不惊。
  “古风音乐”也成为年轻情面有独钟的范例。一大批古风网络歌手相继走红,实际中大多数人从未听过的名字,在网上却拥有百万级粉丝,有些线上新歌点击量可与顶级歌手相比,CD3分钟内售罄,演唱会门票被“秒光”,商演身价已堪比明星。但对不相识古风圈的主流人群而言,他们完全不知,相互仿佛活在“两个平行天下”。
  另有一批中门生,酷爱用文言文写歌词,只管被批脆而不坚,有乱用之嫌,但也恰好表现,年轻人对“古韵”“古风”这种特有审美情势,情有独钟,玩得不亦乐乎。
  比年来,民乐、舞蹈、华服等内容的国风爱好圈层覆盖人群在B站增长了20倍。2019年B站国风爱好者人数达8347万人,此中83%的人年事在24岁以下。本年1月至3月,B站国风视频投稿数同比增长124%,国风UP主人数同比增长110%。此中带“古风”“传统文化”“民乐”“中国舞”标签的视频投稿量增长尤为突出。有财经人士分析年轻人痴迷国风而带来的消耗高潮时,称其为“第三次国货活动”。
  本年3月末,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与B站团结主理了第三届中国华服日线上晚会,共青团中心在B站平台全程直播。B站经心预备了730分钟的直播和320分钟的录播节目。
  此中,UP主“古琴诊所”(上海得意琴社)带来了一段风趣的民乐演出。泛黄的古画配景色中,一群人身着中国古代衣饰,奏起《七子之歌》,仿佛古画中的乐师“动”了起来。此前,琴社与中国装束复原小组互助,演奏电视剧《长安十二时候》插曲的视频,在B站、微博和YouTube等平台得到凌驾5000万点击。在YouTube上,他们劳绩了俄罗斯、法国、克罗地亚、巴西、日本等外国粉丝。有网友批评:“他们大概就是下一个李子柒。”
  琴社成员大部门为80后、90后。成员唐彬回想,他从小学习西方乐器长笛,但彼时是被父母逼着学的,本身并不喜好。高中时,偶尔有一天,他看到影戏《好汉》中的一场棋馆戏,被剧中人物弹奏古琴的一幕击中魂魄。今后,他不吝逃课都要偷偷往学古琴,直到本日,成为一名古琴老师。“这就是本身喜好,和父母欺压的区别。”他说。
  琴社想到用古画情势举行民乐演出,背后实在有一番纠结。成员白无瑕坦言,此前她单独弹奏古曲的视频,在B站流量很低,古曲貌似“调不成调”,很多年轻人压根听不懂。可一旦她用古琴弹奏影视、动漫音乐,这些耳熟能详的当代歌曲,与古琴碰撞出猛烈的火花,每每成为年轻人喜好的爆点。
  同样,从事古代衣饰和妆发考据的王乔叶,此前不停苦恼于当代人的审美并不担当真正的复原古装,感爱好的人并未几。
  成员们意识到,单纯的民乐作品、衣饰复原作品,曲高和寡,倒不如两者联合,用综合的审美情势对演出举行包装,于是便有了“国画动起来”的演奏,效果真的火了。但这也从侧面表明,曲高依然和寡,真正听懂民乐、对民乐感爱好的年轻人还是少数。
  既然听不懂,B站网友们为什么喜好方锦龙的节目呢?有网友如许答复:大概是看成炫技秀在看吧。
  上海音乐学院民乐老师秦毅抱有雷同的狐疑:“从音乐角度来看,方锦龙的演出并没有特殊的突破和创新之处,为什么这次在B站火了?”有人告诉她,有几首曲子是B站网友耳熟能详的动漫歌曲,这就是吸引年轻人的“特殊之处”。
  秦毅以为,快节奏的生存、丰富的信息选择,让当代人不太能静下心来,欣赏音乐的内在。年轻人喜好国风,更多出于玩乐,以探求丰富的感情刺激为目标。但这种玩耍心态未必欠好。“中国古代的音乐家们,大多也是兼职,以乐会友,始于爱好。”秦毅说。反倒是近百年,中国乐器的演奏“职业化”以后,好像非要在一个正式场所严厉完备地演出不可。
  潘霁形容年轻人的国风创造,经常是通过一种“今世的蒙太奇拼贴”伎俩出现一场场视听异景。老一辈不少人将传统文化视为本身安身立命的底子、教诲程度和文化品位的标记,并不停地在实践中瞻仰和致敬经典。而年轻人在寻求国风创作中,更多偏好相宜公然展演的景观,乃至异景,综合运用猛烈的感官刺激和身材姿态的在场演出,制造出既让人认识又布满生疏感的亚文化体验。
  云云来看,国风是一个青年文化标签,但也只是标签。对待传统文化,“Z世代”更加自由放松,玩在此中,与老一代截然差别,与主流社会等待的“国学复兴”之间,大概还需形成更有成效的双向对话和相互明白。
  舞蹈
  高山流水觅知音
  险些每一位被采访的B站老粉丝,回想第一次上B站的缘由,都说是为了看番剧(动漫)。然而之后,就被B站其他视频内容吸引。
  生于1993年的芽米(网名)高中时,天天会花上一两小时看B站音乐区、舞蹈区的视频。网友们出于喜好,模拟二次元脚色的装扮,本身唱动漫歌、跳宅舞,拍成视频上传。彼时,弹幕的氛围广泛比力友爱,大多鼓励为主,就像一群歌友、舞友交换的小社区。
  假如把这些歌、舞视频发到其他网站,仿佛一拳打到棉花上。芽米形容,“路人比力多,他们不懂”,不知道歌曲出处,不知道舞者饰演哪个脚色,不知道某个动作是游戏招式。而B站上,二次元的粉丝们一看即知,相互心心相印,就像对暗号一样,在弹幕上创作“本身人才懂的交换符号”。
  1994年出生的小非(网名)说,她享受B站年轻人之间特有的交际默契,抛出往的“梗”,对方听得懂、接得住。从弹幕、分享、批评,到视频自己,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暖和无处不在。“你能感受到,各人是发自心田喜好这些脚色和作品,才会本身往唱,往演。不管质量怎样,都是由于爱。”小非说。
  然而近几年,破圈后的B站,内容不再限于二次元,网红进驻、用户破圈。弹幕言论变革特殊显着。好比舞蹈区,有部门弹幕集会论舞者“长得丑”“身段差”“腿粗”。
  但时至本日,宅舞仍旧还得上B站看,假如出如今其他网站上,仍旧会有大批路人网友表现“不是很懂”。圈层文化造就了小圈子里的身份认同,但也让一些文化始终不为外界所明白。
  田丰以为,上一代与青年人之间有信息壁垒,文化生产方式和这一代青年是摆脱的。青年在玩什么,“我们完全不知道,破圈之前,从未听过,从未打仗,也不明白”。有上一代人始终不明白穿汉服逛街有什么意思,不明白重新剪辑已有视频图个啥,作品既不高大又偶然义,供人一乐而已。
  但这就是青年文化,寻求创意,好玩,新颖,不为其他功利目标。尤其在技能的辅助下,“Z世代”表达喜好的方式,不再是冷静观看,而是自动创作。喜好某脚色,本身饰演成脚色的样子演出。讨厌某小说了局,本身改写整个故事。他们热衷于视频和文本的二次创作、二次改编,用创作来抒发感情,替换观点表达。
  团课
  冲破次元壁,玩到一起
  常有人用术语“青年亚文化”来指涉B站文化。它本来指处于边沿职位的青少年群体,对成年人的社会秩序接纳颠覆和反抗的姿态。20世纪中叶,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学者团体撰写了一部叫《通过仪式反抗》的著作,青年亚文化成为研究热门,西方学者以为其特点之一就是边沿性、颠覆性、反抗性。
  然而,中国青年文化征象并非云云。田丰、潘霁共同以为,中国青年相对更为内敛温顺,多少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雅,反抗性并不强,顶多“我玩我的,你不懂,我们就互不干扰”。假如主流人群或上一代人表达出乐意谛听、明白的意愿,他们会更加兴奋,乐于分享,圈子表里的双重承认使高兴更加。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社会已经从已往单元统管统统的构造形态,进进市场化、原子化的个体生存形态。互联网期间,年轻人的群体认同,是一种个体的自动选择。如今的孩子可以根据本身原生的爱好爱好,自主选择怎么玩,本身探求搭档,构建认同感。
  “他们的群体认同,和传统的团体主义并不完全一样。”田丰表明说。好比同样是爱国表达,老一代人履历的是革命教诲,而如今年轻人的爱国情怀,更多表现为一种文化自大,自我认同,你骂故国,相称于你在骂我。以是对年轻人的爱国主义教诲,不能把已往一套简朴搬来。
  本年疫情期间,复旦大学把团课放到了B站上,推出抗疫知知趣关的“云团课”,每周一次,迄今已经推出七期。如底子医学院陈捷亮讲“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国际关系与公共事件学院沈逸讲“一场环球管理的压力测试”。
  故意思的是,首期讲座继校内万人观看后,B站录播视频点击量到达1.3万,背景表现,此中观看人数注册地最多的并非上海,而是云南、湖南和广东,分别占比32%、17.5%和16%。也就是说,视频的点击量,并不依靠初期团市委的招呼,而是依附优质内容自己,受到青年喜好。
  “我们始终牢记这句话:‘好的头脑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品中天然而然吸取。’”复旦大学团委副书记王睿如许形容。
  回根结底,探究青年文化,不是为了进一步证实他们多么特立独行,终极是为了相互对话,“玩”到一起。
                        睁开阅读全文
                  

http://www.fyguaji.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B站破圈,看青年文化_消息中央_厦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