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鱼厌倦大海 发表于 2020-4-30 08:41:46

杨浦七梦·实录|以织物图案为媒:时尚、汗青与社会 ...

作为“丝绸之国”,中国纺织业有着久长汗青。到了近代,随着工厂化面料生产方式引进,纺织的财产布局发生了变革,织布与图案分成了两步。“图案计划”成为纺织业中一个独立工种。
1949年后,上海的纺织印染厂中,也大多有图案计划室这一部分。这项工作为国民的衣饰增加了很多美。
“美”,大概说时尚,并不但关系着视觉愉悦,也会折射出社会配景和个人的政治表达。
由“纺织”单位创作者周仰发起的
《以织物图案为媒:时尚、汗青与社会》茶话会
,2019年10月27日上午在杨树浦路1500号绿之丘“杨浦七梦”展场举行。本次茶话会由拍照师、译者周仰主持,约请汗青学者孙沛东、艺术品投资人石建邦为高朋,与现场听众一同举行了讨论。
以下是讨论精要实录。
http://pics6.baidu.com/feed/fcfaaf51f3deb48f992ccd0e7f04af2f2cf578be.jpeg?token=40b0e6f40a5806cba2d3831df84b1b18
运动现场。
周仰(拍照师、译者):
讲到
“杨浦七梦”
,内里有“纺织”,又有
“工人”
。这两部门我以为应该分开来谈。我外婆原来在杨树浦第二十九棉纺织印染厂和第三十棉纺织印染厂工作,是计划布料图案格式的高级工艺美术师。我手上有她的原稿,本日带了过来。
这些手稿是用水粉、水彩手绘的。我很遗憾的一件事是,从来没有见到这些格式做成布的样子。以是,我在这个“杨浦七梦”项目标开始,做了
公众征集
,向各人征集谁人年代的花布。我找到了一位赵阿姨,她提供了如今展柜里的老照片:从1962年,她6岁时的照片,直到1980年,她完婚前谈朋侪的照片,都是穿着各种各样花平民服,在公园或在照相馆拍下来的。
我以为非常故意思。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布的实物。
http://pics3.baidu.com/feed/7aec54e736d12f2e993bdb98c2d9406485356829.jpeg?token=04cbdf8c5e9dd91b1bff30c8d2c190ad
现场的展柜中摆着赵阿姨提供的照片和物件。曹钺 图
虽说“杨浦七梦”,但我们的分享不要范围在杨浦自己,而是就此发散出往;也不想限定在讲纺织工艺或纺织工人上,由于另有个单位专门讲工人。我就想到,请两位与纺织相干、但相对超脱的高朋。
孙沛东老师之前写过一本
《时尚与政治》
,内里有一章,叫“衣领上的革命”。书里讨论了“文革”时期许多人的衣饰。我们80后这一代,有一种刻板印象,就是以为其时的人只穿灰蓝等几种颜色。但实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也穿花衣服。许多人在衣领、衣袖上做些细节,让本身跟别人轻微有点不一样。从这个角度看,我以为非常故意思。
约请石建邦老师,则是由于之前看到,他做了民国时期格式计划的收躲。有一本书
《五彩彰施:民国织物彩画图案》

我们按照内容的年份来,就起首请石老师讲讲民国的格式计划。这是中国产业化生产的花布的更早的一段汗青。
http://pics2.baidu.com/feed/fc1f4134970a304e2d971d1440d33280c8175c4c.jpeg?token=10d792b4241fec09e38313df5d4e87c1
http://pics0.baidu.com/feed/b64543a98226cffc7c5af199371adf96f603ea4f.jpeg?token=192fe3d65b17479ffdcd520792870184
《五彩彰施》中的部门格式。
石建邦(艺术品投资人):
很巧,我也是复旦结业的,是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第一届本科生。文博专业其时属于复旦汗青系,以是和在座的孙沛东老师是一个系的。厥后留校当老师,但在学校里,很难打仗实物,更不知道真假优劣。我以为没劲,就有了脱离这个地方的愿看。1994年,英国佳士得拍卖行来到上海,设立服务处,我就在那边呆了五年。期间学到许多知识,也算开了眼界。
最紧张的一个劳绩是,学会了看什么是好东西。如今电视上有许多鉴宝栏目,内里宣传的是东西是否值钱,许多人只看值不值钱,值钱就是宝物。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误导,我们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遍及到老百姓那边,就看值钱不值钱——是不是宝物,就剩这么一条尺度,这实在很可骇的,也蛮可悲。汗青书上说,唐朝有一次战乱,某某显贵家的字画文物堆积如山,但士兵不懂,都踩在脚底下,有人还把字画双方金的、象牙的轴头拆下来,由于他们知道这是值钱的东西。八国联军烧抢圆明园的时间,听说也出现雷同环境。我们国家历朝历代,不知破坏了多少文物,这是很可悲的事变。
1949年后,也是这种环境。有段时间“破四旧”,许多人都把家里老的红木家具丢掉卖掉,以为这种东西过期了,要换成洋气的时髦的东西。这种心情也可以明白。但回过头来发现,丢掉的恰好是最好的东西,再往找返来,有点来不及了。这是中国人本身审美力和欣赏力的题目,回根结底是国民素质的题目。
以是,我开始关注一些没被人家留意,但实在很有代价的东西。
代价不是光指一件东西的经济代价,值钱不值钱,这个是很次要的,更紧张的是它的汗青代价或艺术代价。本日我们讨论花布纺织图案,我也有一个巧遇。2003年左右,在福州路上海书店四楼,其时有许多旧书摊位,每人一个摊位卖书。有一天中午,我在一个柜子里,看到三本图案计划资料。我以为很好,问他多少钱。说几百块钱一本。我翻开一看,怦然心动,从来没看到这么美的图案,中西联合,非常洋派,有的乃至照旧非常今世的抽象多少图案。我不停知道民国文化总体水准非常高,尤其上海,其时非常时尚洋气,有“东方巴黎”之美誉,反映到人们的一样平常生存中有很多体现,好比英租界、法租界的各种修建,上海特有的Art-Deco风格装饰和家具等,但如许的花布纹样我第一次见到,于是就地把它们买了下来。买了以后,我问他,另有吗?他说,家里大概另有两本。当天晚上,我开车到书商家里,又买了两本。
http://pics2.baidu.com/feed/77c6a7efce1b9d16635b62677dc521898c54643e.jpeg?token=19898b879d4d23509d56fcda8dbdf33f
http://pics6.baidu.com/feed/c8ea15ce36d3d539b0051793a89c7c56352ab043.jpeg?token=aa1fb6271db2d104eed22a499845591b
《五彩彰施》中的部门格式。
其时上海真是和西方潮水同步。听说巴黎的时新格式,过不了一两个月就能传播到上海。我们本日再看民国影戏画报的照片,男的女的衣饰妆扮都是很时髦洋气的。我打仗过许多老的艺术家,他们小时间担当的生存方式非常洋派,中西兼容。有些老画家,好比陈秋草,是上海美术馆第一任馆长,民国时期是“白鹅画会”发起人,画水彩画和油画,新中国后画国画,闻名的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就是老老师画的。厥后有一次,偶然中看到一本当年的民国杂志,是《大众生存》照旧别的,陈老师穿一身棒球衣服,长统的棒球袜子、白色休闲西装,英姿洒脱,画的画酷似毕加索的立体派,抽象前卫,和厥后的画风根本无法想象。
http://pics7.baidu.com/feed/622762d0f703918ffd9da315c026b39158eec447.jpeg?token=be68c04a36b15fa1dd5ecf49763cb135
http://pics2.baidu.com/feed/aec379310a55b319277fba50ceb21720cffc1736.jpeg?token=28bccae96ea6358715b1bf67145f8c9f
http://pics2.baidu.com/feed/48540923dd54564e9627aaab3cc50984d0584f87.jpeg?token=50c9c7318bbc740422fbc893e1f55896
《五彩彰施》中的部门格式。
这些图案画册买返来以后,我就爱不释手,认真研究。厥后发现,有本封面上有“凤韶图案馆”的字样,最早1928年就有了。我在网上查,查到一个书商也先容过这本书。书商在闸北区,还留了电话。我找到他,在他那边看到有二十几本,开本A3巨细,每本图案大概40页左右,都是计划师亲笔手绘。我就索性全部把它买了下来。买好以后,他说您来晚了,另有两本很悦目的,不久前被一个人买往了。
这批东西买下来以后,一晃过了许多年。2016年,其时《东方早报》有个“艺术批评”副刊,每期封底有个“躲家”栏目,先容收躲的东西。我就把这东西拿出来,选了几张图片先容了一下。效果一登出来,上海字画出书社的王社长,立刻找到我,说这东西非常好,他们想要出书。
末了出书社花了三年,经心预备,请了良好的计划师和编辑团队,全彩印刷。到2019年4月,这本书终于出来了,反响很大。
那么这个“凤韶图案馆”的主人是谁呢?厥后查下来,是叫娄凤韶,苏州人,他当年从打工仔做起,积极拼搏酿成丝绸老板,发展最好的时间在苏州、上海拥有三四家纺织厂,因此专门建立了图案馆,为厂里生产的面料服务。
民国时图案馆蛮多。有个很著名的工笔画家叫陈之佛,日本留学返来,他在上海就办过尚美图案馆,厥后当过国立艺专校长。雷同的图案馆、图案计划师其时在上海蛮多的。上海的纺织业直到上世纪80年代照旧天下的龙头老大。小周外婆的格式计划也是传承民国图案变革发展而来,两者有不少渊源关系。
周仰:
一开始看到石老师的收躲,以及《五彩彰施》,我也蛮惊奇。我外婆做的计划,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后,重要是六七十年代,内里有些期间特性的元素,好比样板戏《红灯记》的图案,大概在花草里参加产业元素,但我以为,在视觉上,跟民国那些计划,是很有接洽的。我们可以在讨论之后看一看外婆的那些计划稿。
http://pics7.baidu.com/feed/37d3d539b6003af3fde98282a031535a1138b6a7.jpeg?token=25c763964732e019ad1d6e8a27e9ba23
周仰外婆计划的格式(左),与民国图案计划师的格式(右)尴尬刁难比。周仰 图
下面,我们就请孙沛东老师先容之前在广东的研究。研究指出,在特别年代,人们在服装非常渺小的层面,也在做一些个性化表达。孙老师引用了王安忆的小说。固然,那段是在讲上海——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你到淮海路上走一趟,便能感受到那边卖弄空洞的政治生存底下一颗生动跳动的心。固然,你要细细地看,看到平直头发的一点弯曲的发梢,那蓝布衫里一角衬衣的领子,另有围巾的系法,上面的小花头,真是妙不可言。
说到领子,我们这里也有实物,赵阿姨带了一个假领子过来。
赵阿姨:
三十多年前的东西。
周仰:
别的,赵阿姨儿子用过的围兜,一个角是用花布做的。这种非常小的细节中,能看到人们对美的寻求。
孙老师也注意到,其时的人在同一之中,照旧有种小小的不一样。下面就请孙老师讲讲。
http://pics6.baidu.com/feed/6609c93d70cf3bc7ef5ed6de5c1b2fa7cd112a43.jpeg?token=876b9478b2681e10524ce4e3c0f4518f
现场展柜中的图案计划、照片、实物。曹钺 图
孙沛东(汗青学者):
石老师讲的民国这一段非常故意思。这里提到断裂和连续的题目。
上世纪20年代的上海,乍一看跟西方没有太大分别,与时俱进——看不到什么人说,“要跟他接轨”,大概“要跟我接轨”,东西方好像是一体。可1940年代后,从图案中就可以看出变革——好像酿成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
我2004年在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做博士论文。我导师地点的法国国家经济统计研究院,二战后每五年都举行一次全法国的调研,此中有一项资料,是关于人们一样平常生存,好比穿着。其时,我导师说,要不要做一个比力研究,从中国1940年代开始,做到如今。
我就开始看这批资料。他们做得非常好。但中国没有匹配的资料。梳理过程中,我对1949年后到1978年改革开放这段特殊感爱好。再厥后,我又把它收缩了。这么长的时间,本身以为没法把握,就把它收缩到“文革”十年。
我以为“文革”这一段,包罗一样平常生存的图案,是我们民族的汗青——西方学者也做这个研究,是作为职业的一部门。作为中国人,我们来研究这段汗青,是看成本身民族的事,把它跟身边人的运气、家属的汗青接洽在一起。我不可否认,西方学者对汗青也有很深的感情,但我以为,跟我们的感情应该不完全一样。
http://pics4.baidu.com/feed/b999a9014c086e062a89cda68e13eef20bd1cbd8.jpeg?token=6ea3ed6e8dfa9c879640cf63a9e34b3a
杨浦七梦展场,“纺织”的展位。周仰外婆的很多图案创作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周仰 图
对我们民族的汗青最感爱好的,是我们这里的人。由于它是我们的一部门。尤其是亲历的那一代人,或前后相干的那群人。
2002年开始在大学教书,我每次都给门生部署同一个作业,就是让他们归去访谈他们的父母。如今这几批要求他们采访爷爷奶奶辈,看看家里的人其时发生了什么。其时他们生存怎么样,他们想什么,穿什么,吃什么。又好比,完婚时用什么陪嫁。这些一样平常生存的汗青、家人的汗青,会让他们明白这个民族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以为,对那些弘大的政治词汇,一样平常生存史是最直接且最有用的打击。
我其时做这个,针对的是西方人说中国人是
“蓝蚂蚁”
。其时西方人在知识界、消息界,对中国有这种刻板印象的流传。
我其时的旷野在广东。第一个缘故原由是,文革时期,广交会仍然举行。这是其时中国唯一能看到外国人、有中外交换的地方——固然是贸易的。文革时期,我们不喜好香港,不喜好澳门,不喜好西方,但是喜好外汇,喜好外洋往我们国内寄东西。民间交换仍然保持着。
第二,民间的物资活动,尤其表面一些亲戚寄返来的,除了针对大饥荒的食品和代金券外,另有新衣服和旧衣服。港澳这些地方,和西方接轨很精密,从香港、澳门寄到广东的衣服,通报给人们不一样的想象。哪怕是衣领一角,也让人感到,这个天下上不但有革命,另有一样平常生存。天下不是红彤彤一片,另有五彩斑斓的颜色。不但是列宁装、干部装或戎衣最时髦,另有那些有资产阶层情调、但能反映人对美的寻求的东西存在。
http://pics3.baidu.com/feed/32fa828ba61ea8d3553eab971c11a548251f5823.jpeg?token=251e9c1f8639f3c0a249dfb1c39c00fb
1967年春节的一张照片。孙沛东 提供
从1967年春节的一张照片中,可以清晰看到,谁是本地人,谁是从港澳返来的亲戚。这张照片能让我们看到,当时在服装上的“一国两制”。他们的模样形状也无法粉饰,能看到社会的温度和睦氛。刚才讲到民国,民国的影戏明星、当下的影戏明星,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影戏明星,眼神是不一样的。眼睛会语言,代表期间的大配景、详细的生存情况。
我那本书
《时尚与政治:“文革”时期广东大众的一样平常着装时尚》
,有三十多万字,现实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文革”期间,广东这个地方照旧偶然尚的。就这么简朴。学术没那么复杂。假如用很复杂的话还说不清本身的研究,现实大概没想清晰,可以往下再研究研究。
http://pics2.baidu.com/feed/b58f8c5494eef01fe621b62b69e50c23bd317dcd.jpeg?token=897299d6a916db6c8a2e64c47871a573
“文革”时期的一张照片。孙沛东 提供
这张也是“文革”时期。最右边的女性,这种妆扮跟如今没什么区别,是很时尚的。可以看到她的发型、上衣,另有喇叭裤。
我最喜好这个照片的缘故原由是:她说,风景这边挺好。由于整个中国处在革命洪流中,广州黑白常独特的地方,它的地理位置和其时的文化因素,决定了它跟大陆其他地方差别——从时尚的角度看,广州是风景独好的地方。
http://pics3.baidu.com/feed/960a304e251f95cafbb7cbac440cea386709520f.jpeg?token=e872c9ddab25c06917496d00d3a4c660
庆贺开国20周年的照片。孙沛东 提供
再看下一张。一样平常环境下,人们说着装出现一样平常生存。在这种政治仪式中,人们着装会一样么?仍然不一样。广东越秀公园举行的庆贺开国20周年的运动,这些孩子穿的都是五颜六色的裙子。这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拍照师的照片。李振盛老师如今住在纽约。我从他已出书的拍照集里也选了几张。都是庆贺开国20周年。看一下东北的氛围,人们的着装。再看一下广东。一图胜千言,不必再多讲了。
石建邦:
孙老师讲的我也深有同感,期间影象非常紧张。我熟悉几位老老师,都是民国过来的,给了我许多开导和教益。我近来二十年,大概最紧张的事,最有劳绩的事,就是跟一些老人谈天,通过他们的口述,让我相识了很多汗青书、教科书上不知道的事变。
有一位章汝奭老师,是外贸学院的传授,是外贸专家,又是广告营销学权势巨子。祖上是北洋军阀时期的大户人家,他本人照旧著名的书法家,中国古典诗词和英文都非常好。我和他熟悉来往了二十多年,他言传身教,也讲了许多故事,对我影响很大。
另有杭州的一位画仆人天缺老师,是赵无极、吴冠中的同砚,周培源的外甥。他的性情很大,以是遭遇很惨,1949年以后,下狱、劳改几十年。我听他讲了许多抗战时期国立艺专的汗青,他们在国难之下避难的故事,同样获益匪浅。
http://pics0.baidu.com/feed/f7246b600c338744e39e0df2c7144cffd62aa082.jpeg?token=1753e96acd1759955eba83f5fdbdd34d
杨浦七梦展厅里利用的玻璃杯。徐一珉 图
我们汗青系的陈绛老师,本年快九十了。大学时,他教我们近代史课,近来两年我常往徐汇区中央医院探望他。他是王谢之后,各人子弟,身世福州螺洲世家,晚清末代天子溥仪的老师陈宝琛是他的伯祖父。陈老师平和可亲,每次闲谈中都让人很长见地。
这几年,各人对上海的汗青影象很器重,有人自觉地加以网络整理。像上海爷叔金宇澄老师,他这两年做了许多有关上海影象的事变,他的小说
《繁花》
,抛开人物情节,实在讲了许多老上海的影象。
我熟悉上海著名的计划师姜庆共,人称老姜。他花了许多精神搜集老上海的图像影象和实物资料。五年前他出了一本《上海字记》,在徐汇艺术馆还做了一个展览,非常有味道,通过各种字体反映百年上海的汗青变迁,视角很独特。比年他出了一本书《上海图话》,讲老上海的产物计划,还在南京路做了一个展览,反响热烈。
好比,展览上有一束塑料花特殊引人注目,听说是一个老老师提供的。他是上海人,文革前后当了知青,到东北插队落户,现住在辽宁鞍山。这塑料花,是他其时在南京路买的,当时塑料是个新生事物,比力新颖,听说香港首富李嘉诚就是卖塑料花发迹的。这位老人不停把它带到北方,而且不停生存到如今还很完备,这非常不轻易。由于塑料花不值钱,而且花束分散,收纳干净都不方便,如今又早不盛行了,许多人早就把它抛弃了,但这位老老师却把它生存下来,当宝物一样收藏,大概这背后隐蔽着他个人特别的情绪影象。本日我们再看到这束塑料花,就以为它附载了一个期间的许多汗青信息,这就是它的代价地点。
曹钺(复旦大学消息学院博士生,“杨浦七梦”志愿者):
我曾经看过孙沛东老师所著的
《谁来娶我的女儿?上海相亲角与“白发相亲”》
,感慨很深。已往我们看人民广场的相亲角,对家长的印象大概比力负面,它近乎于国外通称的“marriage market”,人就像货品在市场里卖来卖往。但如许明白现实上是浅条理的,由于关于当代婚姻的各种理论(包罗经济学、生理学、社会学)都不能表明相亲角这个征象。孙老师从相亲角家长的汗青创伤往发掘,由于那一代人插队落户的特别履历,遭遇实际婚姻的逆境,反过来把这种团体焦急拜托在了后代身上,从而在相亲角场域中构成了一种特别的社会支持。由此我会感叹,汗青每每是很驳杂的。
http://pics1.baidu.com/feed/cc11728b4710b912ad08ffc651e66905934522da.jpeg?token=52d6bec55e19b8685c47c7a906a30926
2019年11月尾,在由烟草堆栈改造而来的“绿之丘”上照相的人。不少杨浦工人在这个秋日重访故地。汹涌消息记者 周平浪 图
昨天做志愿者时,有一个老老师过来参访。他是船厂老职工,看到“工人组”这个
视频
,以为“过于轻松,没有履历谁人阵痛”。他自述了上海船厂几度搬迁的履历,以及与之相伴的个人运气的跌荡升沉,生动地再现了已往大杨浦的故事。我约请他留下了接洽方式。这些种种都让我思索整个杨浦滨江的旧城改造实践。这个公共空间,大概说展览,把已往跟如今,以及未来的东西勾连起来,照旧蛮神奇的。它和我已往看到的一些环球巡回的艺术展非常不一样,最大的特点大概就是地方性的出现,并把有关已往的人与物邀约起来。除了实体展物外,这大概是更有代价的。
孙沛东:
客岁我有一篇英文文章发表,是讲人民广场空间转换,从赛马厅怎样酿成人民广场,酿成人民大道、人民公园,这个转换见证了建政初期,中国共产党塑造政权的正当性,在空间上怎样实现。但研究范围在于,我能访到确当年住在人民广场旁边,赛马厅旁边的见证者太少,大概三四个。我用的是大量档案。
只要从产权这一块,看人民广场是怎么由赛马厅变来的,你就知道背面上海滩的许多汗青修建物是怎么到新当局手里的。
听众:
我出生在船山,如今户口算是在宁波。对上海是有一点密切。小时间来到上海以为比力繁华。我研究生在华师大汗青系,读的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生时读过一本书,卢汉超写的
《霓虹灯外》
。让我对近代上海,包罗如今的上海印象,有了不一样的熟悉。
一样平常人第一次来上海都往外滩、东方明珠。但我以为,杨浦滨江这个都会空间的改造,也非常故意义,是对被忽略的都会的改造。
来到上海,发现这边算下只角。解放以后,它是杨浦工人会合的地方,更多表现了平凡上海人的衣食住行。要更相识上海人自己,大概得跑跑杨浦、虹口这一片,而不但是新天地。
空间背后是对人群聚集地的关注。我最初打仗到汗青,就是弘大叙事,只见大事不见人。但当我打仗到那种社会生存史,发现汗青与人的生存都有精密接洽——所谓汗青的温度,许多在这方面表现。从已往到如今,乃至到将来,固然有断裂,但关于人的因素不停凝结下来。在空间里,人与人的交换、信息的转达中,这种东西割舍不停。
曹钺:
我昨天欢迎了一对上海夫妇,是老上海人,住在黄浦。他们以为杨浦滨江这段最好。有两个重要缘故原由,一是绿化,这边的麦草、狗尾巴草这些美感特殊强。另一个是这边的遗迹,就是天然水厂、船厂这些产业遗迹生存得最好。他说黄浦沿江就没有这么有生存气味。
http://pics2.baidu.com/feed/2e2eb9389b504fc299da944e76c6721791ef6d91.jpeg?token=03e67407807470e0f875ea9044aef83b
徐亮拜望杨浦滨江堤坝的视频,在上海都会空间艺术季拍照展的展厅里放映。徐亮 图
徐亮(修建师):
各位老师好。我是同济大学2000级汽车工程专业的,读五年。本身比力喜好修建,以是厥后又往德国的斯图加特读修建。
我跟我太太两个人做修建计划。2017年6月,杨浦滨江的大桥西侧的公共景观已经建成,此中包罗章明老师计划的大桥东侧树模段。同时,他还在计划杨树浦发电厂一段的公共景观。建立方约请了致正修建工作室的张斌老师。由他牵头,团结刘宇扬、柳亦春老师共同完成了从辅机西厂至堆煤场的六段厂区的公共景观计划。我们与其他一些年轻修建师也到场了这个项目,从早期的杨浦大桥以东的空间研究与规划开始,到末了的实行落地。
我小时间住在虹口,其时会骑车到娘舅的厂,就是隆昌路上的上海冶金厂。当时我已经是中门生,但印象中照旧以为要骑很远才气到。
用我如今学的专业知识来看,杨浦滨江的都会肌理跟其他地方不太一样,是由一个个巨大的工厂修建单体构成的。从前一说到上海,就会提到十六展、万国修建。而这边的黄浦江沿岸则是与民生相干底子财产:如棉纺织,水电煤等。那里是十里洋场,这边是生存底子与一样平常民生。
http://pics2.baidu.com/feed/80cb39dbb6fd5266380fc5793803022dd407365d.jpeg?token=69bc5f59fa59fc6b7cadca72892d718f
上海杨浦自来水厂的曝气池。翁潇琳 图
孙沛东:
这是里子那里是体面。
徐亮:
印象中1990年代早期,国营工厂的效益还不错,今后就逐步欠好了。在杨浦滨江的项现在,我们做过奉浦大桥边上的上海染料厂的空间研究与计划。查过厂志,也是雷同的环境:1992、1993年,在职员工到达顶峰,然后就开始走下坡路。
这片厂区大概已无人了十年。进进初始,我以为这片废墟很有诗意。天然全都长返来了,修建物都被植物腐蚀了。德国鲁尔区的景观公园就是这种感觉,对产业修建遗迹的再现,也是以比力天然的方式来出现。
近来,受委托在研究杨树浦路以北街区的住宅。有许多里弄、公房,以及周边的棚户区、城中村。接到这个使命,有点高兴。由于与我们2010年做的结业计划很靠近。其时,我们做了上海四个地方的住宅研究与计划。此中有两块就在杨浦区。一个是凤城三村的工人新村,另一个就在杨浦大桥下面,渭南路、杭州路,宁国路与杨树浦路围起来的一小块里弄与棚户的混淆区。
由于结业计划叫上海住宅2020,以是从时间历程上来看,我们在上海的实践好像与10年前的筹划重合了。
http://pics0.baidu.com/feed/fd039245d688d43fa2fe255de905471d0ff43bef.jpeg?token=b3fc71a42ae349aa25a81f0b1df5d8ed
赵阿姨的老照片。
如今的研究,以周家牌路为例,1920年代那边照旧天然村。现场调研发现了村落留下来的遗迹,有一处叫“颜家宅”(上海音),表面上还能依稀辨出谁人年代的老宅风采。其时英国人、日本人到这边建厂时,这个屋子就有了。
由于沿江工厂的出现,杨树浦以北就成了工人的聚居区。有些地方比力大略,本身搭建,形成了厥后的棚户区,如杭州路以南一带。轻微好一些的住宅,是由开辟商建立的里弄住宅,以及工厂自建的公房。就如许逐步形成了杨浦区由南往北的都会布局,即工厂-住区。开国后
两万户
的建立,以及厥后的新村,如控江路从一村到十村,更增强化了这个都会布局。
说回我们到场的肥皂厂公共景观改造。原来,园地上的屋子不是掩护修建,而是1989年前后制作的环保装备。这些装备由巨细差别的水池与管道构成,废水颠末沉淀等工序,净化后再排到黄浦江。与业主一起积极,我们把这些小屋子和水池保存了下来。局部加盖轻质屋面,作为新的空间来利用。对我们来说,老屋子留下来了,而且有了新的内容,许多人又可以在内里运动了!
http://pics3.baidu.com/feed/1ad5ad6eddc451dad1d05a3626e6c760d11632ee.jpeg?token=1aa782ed808327b2f5d8bb0938fbb996
在上海都会空间艺术季拍照展“对话”中,赵阿姨对着舆图,向人讲授已往的杨浦。汹涌消息记者 沈健文 图
两周前我太太带着她叔父往杨浦滨江嬉戏,一家人聊起来。他们的祖辈打仗打到上海并定居,厥后主管杨浦区的产业工作。祖辈不会容易提及这些事,我们只知道他管过产业。然后,孙女重新又回到这边,到场了与工厂有关的计划。我们在改造好的空间里喝了咖啡,特殊感慨。感觉一家四代人,从祖父辈到我们的小孩,固然在差别期间,但可以通过某个空间的改造,把各自的运动以及影象连结起来。我以为这个比修建计划自己更故意思!
孙沛东:
非常好。
听众:
就是如许,我们想做个展览。
跟修建、跟风景、跟拍照放在一起。
(编者注: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初,在绿之丘举行)
上海都会空间艺术季拍照展“对话”
孙沛东:
激活影象,有期间的因素、有家国的汗青,另有地区的变迁。
周仰:
我们本日发散了许多,超脱了原来跟所在、跟行业有关的讨论。信赖本日在座的应该也得到了许多很故意思的开导和信息。谢谢孙老师,也谢谢石老师。
http://pics5.baidu.com/feed/0d338744ebf81a4cea9cb41b5831f55f242da65c.jpeg?token=69d06ff995cb17385ad1a0b62b34d1fa
2019年10月13日晚七时许,杨浦七梦开幕式,众人云集。汹涌消息记者 王昀 图
(本文来自汹涌消息,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汹涌消息”APP)


http://www.fyguaji.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杨浦七梦·实录|以织物图案为媒:时尚、汗青与社会 ...